当前位置:首页综合价格正文

《水浒传》中的酒有几种(53度水浒传酒价格表)

来源:www.haojiuw.com 时间:2023-06-06 13:29:44 184浏览 作者: 好酒网

大家好,关于53度水浒传酒价格表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水浒传》中的酒有几种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水浒传》中的酒有几种(53度水浒传酒价格表)

《水浒传》中的酒有几种

1.荤酒

出处:第四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鲁智深道:“洒家不忌荤酒,遮莫甚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

荤酒相对于素酒,是指“精酿”过的酒--也就是现在的白酒--通过蒸馏的手段得到色泽清亮透明,味道香醇的酒。

2.素酒

出处:第四十四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

众僧都坐了斋。先饮了几杯素酒,搬出斋来,都下了衬钱

粗酿的酒,没有经过“蒸馏”工艺,只是简单的将酒糟滤除,余下浑浊的酒水,放到锅里煮开,以使酒不会变质。这种粗酿的酒度数极底,浑浊不好看。大概是因为不大会引起人的欲望,所以叫“素酒”,也就是我们的好汉们常喝的那种酒。

3.透瓶香酒。

出处:第二十二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初入口时,醇浓好吃,少刻时便倒。

武松景阳冈喝的酒,酿造酒的一种,度数低。

4.茅柴白酒

出处: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

店主人应道:“实不瞒师父说:酒却有些茅柴白酒,肉却多卖没了。”

这里“茅柴”是的对劣质酒的贬称。亦作“茆柴”。冯时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恶酒曰茅柴”。亦是对市沽薄酒的特称。清赵翼《陔馀丛考·茅柴酒》:“酒之劣者,俗谓之茅柴酒。”《水浒传》中出现“白酒”很多,

如:鲁智深道:“酒家不忌荤酒,遮莫甚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牛肉,狗肉,但有便吃。”

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什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又由下文: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可得出两点:

1.白酒等级低,是一种劣质酒,所以鲁智深不管一通,有就便吃

2.这里的“白酒”不是现在的“白酒”,现在的“白酒”是蒸馏酒,度数高得多,亲,要不咱来一碗解个渴试试?

白酒不经过蒸煮,酒色发白,类似今天常见的米酒、清酒之类,宋时亦称生酒或清酒,南宋杨万里《生酒歌》:“生酒清于雪,煮酒赤如血。”酒色“清于雪”,故称白酒。

《本草纲目》认为烧酒(现在的白酒)是元代才有的(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滴露),宋代有没有蒸馏酒还是个争论不清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有,当时蒸馏白酒也是很罕见很昂贵的,绝不可能让白胜之流大桶地“挑去村里卖”(宋朝到底有没有蒸馏酒,下文“蓝桥风月”再述)

5.村酒与老酒

出处:第二十二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

村酒老酒是民间的说法,将酒分了两个等级,前者贱,后者贵,滋味自然也不一样,而在《宋史》中,村酒被称为“小酒”,老酒被称为“大酒”(自春至秋,酝成即鬻,谓之“小酒”,其价自五钱至三十钱,有二十六等;腊酿蒸鬻,候夏而出,谓之“大酒”,自八钱至四十八钱,有二十三等——《宋史·食货志》)由此可以看出村酒,老酒的区别

村酒:我们好汉同志表现海量的不二之选,没经过蒸馏,度数低,是我们老生常谈的“酿造酒”,物虽不美,但价格低廉,“素酒”“白酒”“透瓶香”都属于村酒,只供自家饮用或乡村出售

老酒:因其酿造时间长,故称“老酒”,很巧,它和村酒同属酿造酒,但比较高档,一般供皇家,官家,有钱人家饮用,度数较高。

6.青花瓮酒

出处: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

那汉道:“我那青花瓮酒在那里?”

老酒的一种

7.玉壶春

出处: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酒保取过两樽“玉壶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开了泥头

无法考证,猜测(仅是猜测):老酒的一种

8.蓝桥风月

出处:第三十八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少时,一托盘托上楼来,一樽蓝桥风月美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

水浒传中最富争议的酒闪亮登场!

我们需要给“蓝桥风月”归类,它酿造酒呢?还是蒸馏酒呢?

有人大胆推测“蓝桥风月”就是蒸馏酒(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证据如下

其一、酒保没有筛酒(酒保听了,便下楼去。少时,一托盘托上楼来,一樽蓝桥风月美

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

其二、度数高(一杯两盏,倚栏畅饮,不觉沉醉)

其三、酒劲大(酒劲不大,能让宋江这么谨慎的人题反诗么?)

其四、后劲大(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浔阳江楼上题诗一节。)

这是可能有人要吐槽了,《本草纲目》上明明白白写着烧酒“自元时创始”,怎么穿越到宋朝了?难道施耐庵错了?

诸位看官,宋朝及宋朝之前已经有了烧酒(现在的白酒),只不过年代不确切罢了,具体内容请移步我的另一个回答中国的蒸馏酒(白酒)的技术是本土原创还是由外国引入的?如果是引入的,最可能是谁引入的?

9.御酒

出处: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天子甚喜,勒赏黄封御酒十瓶,锦袍一领,差官一员,钱十万贯

顾名思义,皇室用酒,但具体情况无从考证

10.头脑酒

出处:李逵打死殷天赐柴进失陷高唐州

那李小二,人丛里撇了雷横,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

头脑酒恐怕是水浒传中最奇葩的酒,是一种用肉和杂味配制的滋补酒

显示全部

水浒传里的酒究竟有多少度

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为止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最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故有"李白斗(十升)酒诗百篇","绿蚁新醅酒"之类的诗句,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几度左右。

《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

自北宋时期辽国、金国、元朝等蛮子进驻中国以后,才有蒸馏酒的首创,因为他们世代祖居北国的草原,气候严寒,环境恶劣,必须要喝高浓度的酒才能保暖,而蒸馏酒正是元朝这个彻底统治中原的杰作,通过蒸馏提高酒度。后来满清入关,因为也是由于东北天气酷寒,所以再次引起一股高度蒸馏酒的热潮,类似烧刀子。而我们现代人忽视了华夏文明的发酵酒,过度重视以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蒸馏酒,所以才导致现代人普遍认为中国酒度数高,难喝,其实这是一种对我们自己国家酒莫大的误解。

北宋时期辽国、金国、西夏等地的蒸馏酒还没有完全火起来,或者是说当时由于宋朝的高度文明使得他们觉得发酵酒好喝,没有高浓度烈酒的辛辣苦涩,所以还是将发酵酒作为高级宴席中的御酒,其蒸馏酒没有在王公贵族里流行,只是老百姓因为买不起发酵酒,还是喝以前世代祖辈流传下的蒸馏酒。

而到了元朝因为建立了莫大的欧亚版图以及完全统治中土后,将蒸馏酒放在了所有酒类之上,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他们蒙古人自身的文化。虽然明朝时又兴起了发酵酒,使得华夏传统的酿酒工艺得到发扬,但后来满清入关后,他们生于雪国,所以对高浓度和极度抗寒的蒸馏酒情有独钟,因此入口辛辣、浑身发热的蒸馏酒渐渐替代了香醇浓郁、后劲很足的发酵酒,成为了主流

水浒传中的一角酒相当于现在多少呢

古代的量器名。《特牲馈食礼》记载:“一角一散。”注:“角四升。”《管子》中也记载:斗,斛也,角,量也。

由此看来,一角相当于四升。公制一升为1000毫升,合一市升,今公制与市制相同。那么,一角酒就是4000亳升。

《水浒传》上记载:“鲁达道:‘先打四角酒来。’”说明鲁提辖的酒量是很大的,他一张嘴就先要了相当于16升的酒。而《墨子》上的记载则显平常:“赐酒日二升,肉二斤。”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喝的是什么酒

水浒酒文化

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以生动离奇的故事和108个人物个性,令中外读者爱不释手。而今,书中的

酒文化也引起读者的广泛注意和浓厚的兴趣。

《水浒》中所提到的酒名,有透瓶香酒、茅柴白酒、玉壶春酒、蓝桥风月酒、头脑酒等。第23回中,

武松过景阳冈之前喝的就是,透瓶香“又叫出门倒”的酒,初入口第时醇酽好吃,少刻便倒。第32回,武松

醉打也亮时所在酒店,卖的便是“茅柴白酒”。第38回中,宋江、戴宗、李逵在琵琶亭上喝的就是“玉

壶春酒”。宋江在浔阳楼上喝的就是“蓝桥风月”酒。第51回中谈到“头脑酒”,头脑酒是在宋时吃法很特别

的一种酒。它是将肉及杂味置于大碗中,将热酒注入,如同喝菜粥。除此之外,酒还分清浑。第36回中,

宋江在李立的酒店里喝的是浑白酒。第29回写武松把蒋门神的娘子丢进了浑酒缸。

《水浒》中的喝酒,除了以碗、瓶、角、杯等计量外,还有以桶计的。鲁智深第一次大闹五台山时,

一个人吃了一桶酒。第二次大闹五台山时,一个人吃了十来碗酒后吃了一桶酒。吴用和三兄弟相会时,四

个人坐定了,叫酒保打一桶酒放在桌子上,每人喝一桶。

《水浒》中的酒楼也相当不壮观。大名府的翠云楼上有三滴水,雕梁绣柱极是造得好。楼上楼下,有

百十处阁子。终朝鼓乐喧天,每日笙歌聒耳。江州的浔阳楼快活林里的“河阳风月”店,也都非常气派。小

店则多以姓氏为名。台“潘家酒店”、“攀家酒店”等。酒店门口挂酒旗的标志。酒店悬长旗做标志叫做“酒

饰”,也叫“酒幌子”或“青帘”。旗杆则叫“望竿”。第29回中武松向施恩提出“无三不过望”的“望”,

就是酒店的代名词。快活林中的酒店,出是檐前立着“望竿”,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河

阳风月”。而“村醪酒店”,却以望竿挑着一个草帚儿来代酒饰。如鲁智深第二次大闹五台山之前看到,远

远地杏花深处,市梢尽头,一家挑出个草帚儿来。鲁智深走到那里看时,却是个傍村的小酒店

《水浒传》原著中,武松景阳冈喝的酒度数真的很高吗

度数不高,10-18度,大致相当于现在红酒的酒精度。武松喝了15晚“三碗不过岗”,以52度、53度的“茅五剑”为标准,大约是一斤半到二斤半的酒。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解决两个问题:

1、宋朝的酒碗有多大?

2、普通人喝多少酒会走不了路(不过岗)?

在这个基础上,再来探讨武二郎景阳冈上喝的“三碗不过岗”到底是多少度,似乎更有说服力一些。

第一个问题,宋朝的酒碗到底有多大?

宋代碗多为斗笠式、草帽式、大口沿、小圈足,圈足直径大小差不多是口沿的三分之一,如下图:

这是出土的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菊瓣纹笠式碗”,高3.3cm,口径13cm。以它作为代表,去掉足底等非容量物件,大致容量约为250ml,即:一碗半斤酒。

第二个问题,普通人喝多少酒会走不了路?

回看《水浒传》原文:

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做‘三碗不过岗’。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更不再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第一个问题中回答过了,三碗是一斤半酒,那么,现代人的正常酒量是多少呢?

2018年发布的《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中》,山东人以绝对优势成为中国最能喝的地区。那么,山东人有多能喝呢,以最具代表性的年夜饭举例,喝酒人群中,72%的山东人喝了3两以上的白酒,而35%的山东人喝了半斤以上。

《水浒传》的主要发生地在山东,这35%的人群应该代表了最能喝的那部分山东人。而山东人喝酒普遍以30—40度的低度酒为主。

那么,以此为准,半斤30—40度的酒,相当于一斤半多少度的“三碗不过岗”呢?答案呼之欲出——10—13度。即便以“茅五剑”等52、53度的高度酒为标准换算,最高也不过18度。

即:“三碗不过岗”的酒精度在10—18度之间,大致和葡萄酒的酒精度类似。

最后,以武松为个体做补充性分析

武松景阳冈上喝了多少酒,有文为证:

前后共吃了十五碗,绰了哨棒,立起身来道:’我又不曾醉!’走出门前来笑道:’却不说“三碗不过岗”’!手提哨棒便走——《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十五碗,七斤半,如果是四五十度的酒,别说还能说话,还能“手提哨棒便走”,人事不省送医院才是正办。

如果按10—18度计算呢,七斤半相当于一斤半到二斤半的“茅五剑”,这酒量,足可以做酒厂的接待办主任了!

那武松,果然好酒量,端的是一条好汉。

如果您喜欢,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水浒传》中的酒究竟是什么酒呢

水浒里的酒,是好汉们不可缺少的调味剂。水浒里的酒,是看破红尘打破清规戒律的酒。有一个洒脱不羁的人,本来好好做着提辖,享受人生,却因为打抱不平,亡命天涯,这就是鲁达。鲁达是一个绝对豪放不羁的好汉,后来为了避祸到五台山当了和尚。可是这种生活怎么符合鲁达的性子呢,没有酒没有肉的人生是无趣的。那时候鲁达已经成了鲁智深,可是酒肉绝对不能停,他身是和尚,心里却是想着酒肉,终于逮得一个机会可以大喝一顿,鲁智深高兴啊,把五台山的寺庙当作舞台,好好尽兴了一番。

水浒里的酒,是透着丝丝凉意可以解渴消暑的酒。看看吧,黄泥冈上,烈日炎炎,一个个军士热的汗流浃背,累的气喘吁吁,偏偏管事的杨志又是个脾气暴躁不知体恤的人,军士们是又怨又乏啊。这时候一个混混打扮的人运来了两桶酒,旁边卖枣的汉子们已经好好享受了一番,在一边看着焉能不眼馋。好歹磨蹭之下,终于讨得酒来。这酒必定是在阴凉处储藏,拿着隔热的木桶拉来,喝一口甘甜爽滑透心凉,极是舒服。不过可惜杨志千防万防还是着了道,这么好喝的酒里居然有迷药,可怜可叹。

水浒里的酒,是醇香浓厚可以提胆壮气的酒。景阳冈前,大大的招牌,三碗不过岗,是谁这么大的口气,武松武二郎可不吃这一套。吆喝着让小二切好牛肉,打来酒,这酒还真的好吃啊,不比那些有名的老酒差,不愧是透瓶香的名头。遇到这么好喝的酒,武二郎焉能错过,左一碗右一碗,店小二初时还不愿意,可是看这大汉酒量甚好,也不敢造次了。结果如何,武二郎整整喝了十八碗。酒喝足了,继续赶路,有大虫拦路?笑话,武二郎岂会怕大虫,人虎相遇勇者胜,好个武二郎,借着酒劲,施展拳脚,一只吊睛白额大虫就这么命丧拳下,武二郎打虎英雄的美名传遍天下。

水浒里的酒,是让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的酒。浔阳楼下,一个失意的小官在喝酒,他虽然相貌丑陋,五短身材,却是有一颗极大的野心。无奈他没有考取科举功名,只能做一个小吏。他苦闷他不服,于是就开始喝酒,一个人喝闷酒是容易醉的,很快他就醉了。他越想越憋气,以前无处发泄,今日借着酒劲一下子爆发了,把多日积怨化作诗,发泄了出来,“敢笑黄巢不丈夫”,那时候的宋江,还没有一心想着招安,还不是那个功利心极重的宋江,他还是那个出了名的及时雨。说实话,他写这诗的时候身形还真的有点高大呢。

说白了,水浒里的酒,就是一个助兴的工具,就跟里面的牛肉一样,到底有没有喝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可以提升好汉们的兴致,彰显好汉们的豪情。跟今天的酒比起来,也许那些酒度数很低,味道寡淡,跟今天的米酒差不多,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能喝的痛快,喝的尽兴,那就是最有味道的好酒。

《水浒传》里好汉们经常吃酒,如今的52度白酒他们能喝几碗

中国白酒有着传承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关于中国白酒(蒸馏酒)的起源,考古界至今仍有争论。根据近年来考古界的研究发现,虽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出现酿造高度酒所必备的蒸馏设备,但考古学家马承源先生用此设备结合现代工艺条件进行蒸酒试验所得的酒,得出的平均度数也仅为20度左右。

说实话,我不认同很多人说“水浒传”里的酒是十几度的低度酒,因为显然不符合逻辑。

首先我们来看看喝酒的人,到酒馆吃饭,点酒的人应该都是平时喝酒的人,不喝酒的人不会主动点酒,这类人大多数酒量很低,可能一瓶十几度的酒就醉了,所以我们就排除在外。

那么经常喝酒的人,大部分的酒量(参考现在喝的比较多的42度白酒)在半斤以内,再就是酒量比较好的在1斤左右,再往上两三斤就是高手了。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来换算一下,古代人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体质比现在的人肯定还要好一些,至于为什么古代人比现代人的平均寿命要低很多?那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造成的,那么我们就按照体质一致的情况来看。

我们就以《水浒传》里比较出名的景阳岗为例,景阳岗的酒,号称三碗不过岗,在这里来喝酒的人,一般都喝不过三碗,拿着这个比例来算的话,三碗酒应该是在半斤左右,那么武松喝了多少?十八碗,相当于3斤左右,这个应该比较正常,因为其他的水浒英雄,一般吃酒都能吃个五六碗,七八碗,差不多就是1斤多的量,而武松本来就是酒神级别的。

那么我们就以二两的碗为例,水浒的好汉们喝42°的酒,能喝六碗,差不多一斤,那么喝52°的酒,喝4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武松就不谈了,喝10碗应该问题不大。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53度水浒传酒价格表和《水浒传》中的酒有几种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